从西游记到洗手的故事,一样的诚信不一样的解读
我刚来小拇指的时候,经常听老板说一个故事。西游记里,压在山底的猴子、高老庄的猪、沙河边的水妖,为什么能敲开老百姓的门去化缘而不被赶出来?因为他们背后有唐僧,他们都比唐僧厉害,但唐僧教他们道理,把他们变成好人。通俗的故事蕴含着简单的价值判断,这个故事在小拇指说了十年,也代表了小拇指前十年连锁发展的精髓——宣导诚信文化,将文化的力量植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价值观的统一化弥补了汽修服务业与人有关的标准化管理难点。
在国内,汽车修理行业仍是个不受信任的行业,每个加盟商也都会面临赚快钱的诱惑。诚信这个基本的价值准则成为小拇指系统内的行动纲领。河北正定小拇指业主韩认兰就说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位车主来店里要求做油漆,她告诉车主,受损部位并不严重,洗去表层污垢,通过抛光、打蜡,就可以解决问题。她说,虽然车主不懂,但她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小拇指人要讲诚信,每天的晨会就是这么教的”,这个曾经做了十几年修理厂的朴实中年妇女,在每天晨会中像念经一样,将诚信文化“口耳入心”,刻进了深层意识。
这就是小拇指的油漆时代,诚信,从小开始,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去执行、去体现。
2015年开始,我又频繁听老板说一个关于洗手的故事,这次说的不是汽修行业,是一个关于餐饮行业洗手管理的故事。餐饮店要求厨师上完洗手间后必须洗手,怎么监管呢?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扫地阿姨身上,扫地阿姨发现谁上完洗手间没有洗手,就上报罚款50元。后来有一位厨师,趁着阿姨不注意,做出洗手的姿势,实际上没有洗,回到宿舍嘲笑:“你看她多傻,我没有洗手,你看并没有罚钱”,其他厨师于是戏谑般效仿。洗手管理宣告失败,从侧面反映人其实是不喜欢被要求和被监管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洗手?
后来餐饮店老板换了一种方式,问厨师们,如果这顿饭你是做给家人吃,你洗不洗手?首先作弊的厨师率先低下了头;老板再问,一个上完厕所都不洗手马上就做饭吃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这样的自己尊重吗?自此以后,没有阿姨监管,却彻底解决了厨师洗手问题,谁也不想做那个自我无法认同的“流氓”。
2015年年底,小拇指进行全面的品牌定位升级和形象升级,品牌文化同时跟着升级。老板将“诚信,从小开始”升级为“诚信,立尊严之本”,从利他转向更为严格的自我要求,可以从洗手故事中获得一点启示。诚信,是一种对自我的人格自尊,是一种真正的“体面”,是一种“贵族”精神。让每一个人都活得自尊、体面、张扬正面自我价值,而这恰恰是品牌建设与教育的使命和核心。
之前去杭州转塘小拇指采访,这是一家开了10年多的小拇指老加盟店,因着地方经济高度发展,门店地址历经五六次搬迁,却是顽强的坚持下来。聊天中,精明干练的老板娘邵秋娣无意间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她说:“十几年了,兰总一直没有变,十年前说的诚信经营十年后依然在坚持,赚的钱都在再投入把小拇指发展得更好更大,如果拿这些钱胡花自我享受,我们这些老加盟商肯定就不会跟着总部继续走了……”
2016年4月,我跟随浙江区域一批小拇指加盟商去台湾旅游,大多是加盟了十年以上的老加盟商。义蓬小拇指业主徐建利聊到,经营小拇指十几年,顺风顺水,安安稳稳,本着最简单的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老客户做下来都成了老朋友、老伙计,定期就要一起聊聊,如果不做小拇指了,心里肯定会空得慌。
在小拇指众多老的加盟商、老员工身上,都能发现这样共同的特质和画像,亲和、憨厚,脚踏实地,本本分分,在做事情上,又是一种奔跑的姿态。我想大家在这个系统内找到了情感归属,找到了生命底层的价值认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2014年,小拇指在直营系统内开展“双升计划”,2015年在加盟系统内推广“双升计划”,转型所到的100多家门店均实现业绩翻番,小拇指也成功的从油漆时代迈向快修时代,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行业也不乏美容向快修转型、洗车向快修转型失败的案例,更有众多O2O烧钱的惨痛先烈,让行业大跌眼镜的是,小拇指的转型靠的不是花精力吸新的流量,而是“存量思维”。老板在系统内经典的转型名言是“戒流量之毒”,并且为了坚决执行新的转型策略不惜换掉所有直营店长。
这跟文化有什么关系?“存量思维”意味着小拇指快修业绩的贡献在于老客户的转化,小拇指增加的服务顾问的角色,重点维护客户关系,服务顾问不仅比车主自己更懂他的车,更最重要的是代替了车主身边的“熟人”,是一个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下训练出来的高标准自我要求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业绩翻番的门店,大多数是在多年经营下有着良好的客户基础,并且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服务顾问”的催化下,实现“万元专属”,也就是一位车主一年在车上花费的10000元都贡献给了小拇指,因为放心。所以,到小拇指不仅要学模式、学技术,还要真正的走心。
当然,认可小拇指的车主们,也都是被小拇指的诚信文化所影响、所打动。